《法人》杂志见习记者 李辽
3月28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实现营业总收入6219.72亿元,同比增长12.5%;保险服务收入5377.09亿元,同比增长6.7%;净利润578.20亿元,同比增长83.8%;共服务3亿个人客户和772万机构客户,共承担风险保障金额3175万亿元,赔付支出4485亿元。
▲中国人保发布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北京会议现场 李辽 摄
2024年,中国人保的科技金融质效不断提升,打造了科技保险示范产品库,设立了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鉴证评估中心,落地了全国首单中试综合保险,签发了全国首批重大科技攻关保险、低空经济专属保险、专利/商标海外布局费用损失保险,保障了高新技术企业12万家、专精特新企业6.7万家。
据介绍,2024年中国人保完善了ESG管理,签署了联合国可持续保险原则,建立了具有人保特色的绿色金融与ESG指标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创新了ESG金融产品,绿色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84万亿元,服务绿色发展投资规模达到1004亿元,并牵头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保险原则》,落地光伏售电信用补偿保险、储能系统长期质量与效能保证保险等多个全国首单绿色保险产品。
同时,数字金融创新不断加快,网络安全保险保障金额同比提升31%。2024年,中国人保推出了算力产业链保险“算链保”组合产品,“云上无忧”等多个方案入选工信部网络安全保险试点工作保险方案目录;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开发上线了反欺诈模型,实现减损超17亿元。
2025年,中央出台了系列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组合拳”,为保险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中国人保董事长丁向群表示,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保障支撑作用。“未来,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国家治理现代化蕴含着中国保险业的机遇空间。总体判断,从现在起到2035年前后,仍然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人保需要牢牢抓住并用好的窗口期。”
人工智能作为前沿科技力量,正逐渐渗透至保险行业的各个关键环节,从根本上重塑行业及服务竞争格局。中国人保副总裁张金海认为,保险行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风险评估精准度、优化核保和理赔流程、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促进保险产品创新。但保险行业数据敏感性极高,关乎客户隐私与行业稳定,因此要高度关注并正确认识国产大模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监管有关要求,确保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编审:王婧
责编:惠宁宁
校对:张波 张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