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
法制日报社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11-5193/D
邮发代号:2-886
要闻
法治
财经
视频
党建
专题
辽聊合规
产业公司
法人杂志
原创新闻
合规讲堂
金融资本
法律解读
公益诉讼
法人俱乐部
营商环境
方圆传真
合规治理
严正声明
《致读者》
《法人智库宣言》
合规中国行
首页
法律解读
劳动者因岗位取消被解聘,公司认为无须赔偿 法院这样判
运输公司因组织架构调整导致内设部门取消,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是否合法?是否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法定条件?是否需要向劳动者进行赔偿?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运输公司行为系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应支付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详情
未安全护送醉酒人 发生事故需要担责吗?
酒桌上贪杯,可能导致悲剧发生。如果醉酒者已失去意识,无法支配自身行为,酒友却未将其送至医院或家中,一旦发生事故,酒友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吗?
>>详情
个人之间买卖疫苗不受法律保护
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九价HPV疫苗,对方收取货款后未按约定发货,买方能否要求退款?近日,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九价HPV疫苗买卖纠纷案,认定原、被告之间的买卖合同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属于无效合同,判决被告返还原告支付的疫苗购买款4100元。
>>详情
大学生主播解约遭索赔30万元?法院判了!
从追梦到赔偿?一个决策竟让大学生身陷法律纠纷。
>>详情
房产给了舅舅,儿子质疑母亲遗嘱无效
因病重住院时儿子不闻不问,女子无奈立下遗嘱,约定由弟弟照料其余生,去世后将房产留给弟弟。女子去世后,女子的弟弟和儿子为遗产分割起了争执,闹上法庭。近日,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遗嘱继承纠纷案作出维持一审判决的终审判决,认为被继承人的遗嘱符合法定形式要件,其弟弟有权继承房产。
>>详情
前“东家”提供背调信息侵犯劳动者个人信息权吗?
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个人信息的处理贯穿从入职前到离职后的全过程,而伴随着人才流动速度的加快,背景调查这一环节愈加频繁地出现在企业招聘流程中。在此情形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也容易因背景调查提供的个人信息范围产生劳动争议。
>>详情
配偶借钱,另一方有义务还吗?
配偶向他人借钱,另一方有义务还吗?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发布,2020年到2023年,共审理涉夫妻共同债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136件,认定涉案债务构成夫妻共同债务的87件,约占比64%,原因多为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借款被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等。
>>详情
“再实习护士”与医院之间仅是实习关系?
医院招聘护士从事护理工作但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是按照内部工作管理制度定级为“再实习护士”。面对劳动者要求医院支付工资差额及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未休年休假工资、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请求,医院辩称双方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为实习关系。
>>详情
新规施行,遇到网暴怎么办?检察官解读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正式施行,惩治“按键伤人”将有规可依。新规对网络暴力如何处罚?普通人遇到网络暴力如何应对?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长期从事网络案件办理的检察官。
>>详情
家长观看足球训练被球砸伤,谁之责?
家长在足球俱乐部观看孩子训练时被飞射而来的足球砸伤,导致右手骨折。事故发生后,因无法确认踢足球的人,俱乐部亦以家长应自甘风险为由主张免责,那么事故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对该起侵权纠纷作出宣判,判决俱乐部承担70%的责任,家长自行承担30%的责任。
>>详情
好意载乘他人致其伤残被判赔冤不冤?
8月2日,江西省上栗县法院公布了一则案例,周某驾车回家偶遇同村林某,邀其乘坐车辆,顺路带其回家。林某在后排落座,未系安全带。行驶途中周某驾驶车辆避让不及,导致车辆撞向山体,造成林某受伤及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
>>详情
以案说法:学生在校受伤 责任如何分担
受学生在校受伤、学校担责事件的影响,部分学校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出现“不敢放孩子玩耍,甚至课间也不让孩子出教室”的现象,这让很多家长感到担忧。
>>详情
全屋家具“量身定制” 房主中途诉请解约
“顾客就是上帝”是否意味着要理所当然地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做了全屋定制家具,但对“量身定制”的产品不满意,能否要求解除合同?近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装饰装修案,业主要求解除定制合同,法院未予支持。
>>详情
家用车出租后发生事故,保险公司能拒赔吗?
随着“租车潮”的悄然兴起,不少人动起了将私家车对外出租来获利的心思,可是一旦发生了交通事故,就容易存在保险理赔争议。近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案,认定私家车主变更车辆用途却未提前告知,保险公司对交通事故不担责。
>>详情
员工提供虚假病例骗取病假工资被辞退
劳动者在依法享有病假、休息等权利的同时,亦应遵守职业道德和诚实信用原则。若劳动者提供虚假病例骗取病假工资,用人单位能否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呢?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劳动争议案。
>>详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最新杂志
更多>
今日推荐
智能生成奥特曼 如何认定帮助侵权?
毕强:企业法律服务要锚定未来
虚拟电厂发展空间逐步打开
能源法重塑企业生存逻辑
反垄断执法回顾和展望
商超“爆改” 探寻消费新局面
首店纷至 引领零售新趋势
名企转型遭遇挑战
图片新闻
时光相册丨南水北调:一泓清水,南北情长
延链条促融合——冰雪经济“热力”升温
职教成果亮相津门
“三棵树”的守望与传承
视频新闻
什么是企业合规师?
解锁数据资源变现
法庭外的一天
直播间是否隐含“版权”风险?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
返回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