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预付费乱象
2024-06-26 16:09:23 来源:法人杂志 作者:李韵石

◎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李韵石

近日,沪江网校旗下在线教育 CCtalk平台出现大规模预收资金无法兑付,拖欠客户6000万元事件引发社会关注。虽然CCtalk发布公告回应:此则信息并不准确、失之偏颇。但近年来,不仅教育培训,住宿、餐饮、健身、美容等生活消费领域,商家跑路现象时有发生。为正确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6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 (下称“征求意见稿”)发布。将于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下称《条例》)也对预付费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近日,广东省珠海市企业合规促进会会长张文京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预付费乱象,不仅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预付资金监管,还要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

机构频繁跑路

“我们就像韭菜,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陷进去拔不出来。这些教育机构就像‘割韭菜’一样,捞一笔,无声无息就跑了,连个通知都没有,我们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5月31日,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孙先生告诉记者,他家的小孙子去年参加了万科嘻哈帮街舞培训机构,一年培训费在1.5万元左右。孙先生说:“我们损失上万元还算少的,有的家长报名费高达七八万元。”

一些心有杂念的经营者,明面上打着教育的大旗,私底下却动着歪心思。他们绞尽脑汁将家长吸引到自己设计的远景中,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当成种植韭菜的养料,随着一茬一茬韭菜被割,一些教育机构的真正面目显露在人们眼前。

除了线下培训机构跑路外,网络培训机构悄悄失踪更为简单。家住浙江省杭州市的林先生为其孩子在Isee灰姑娘(萧山万象汇校区)报了绘画课,2024年年初,授课老师在还有60节课时,以“有优惠”为由,让林先生再次充值一万余元之后,机构突然宣布课程停办,剩余课时可协调其他机构承接,但要补交一定数额费用。

根据黑猫投诉数据统计,2023年2月28日至2024年2月29日,黑猫投诉平台共计收到关于教育培训的投诉188115单。其中11%的投诉涉及商家突然失联、跑路或倒闭问题。

消费者难维权

实际中,不只教育机构,瑜伽馆、健身房、游泳馆等门店倒闭跑路事件也时有发生。

5月23日,家住北京大兴的吴女士准备下班后去练瑜伽,当她来到卡莫瑜伽馆门口时,往日灯火通明的店面一片漆黑而又寂静,玻璃门上一把大锁异常扎眼。吴女士走近发现门上贴着一则通知:“尊敬的会员,非常遗憾地通知您,从5月22日起休业调整,会员权益将自动延期。与商场以及相关投资公司深度沟通,各方面达成一致之后,再通知具体开业时间。”

图片

▲6月11日,北京市大兴区一家瑜伽馆大门紧闭,店外贴着“消费者告知书” 宋逗/摄

“我4月底在店员的推销下,交了11980元办理了年卡,到它关门跑路我就用了两次。”吴女士多次拨打瑜伽店电话,要么占线,要么无人接听。“打了无数次,一直打不通。”吴女士越说越气愤。她介绍,她所在的瑜伽馆会员有近百人,在自发组织的维权群中,会员登记的受损金额大多在万元以上。6月1日,这家连锁瑜伽馆在公众号发出最新回应,称因公司资金链断裂,永久闭店。对于会员未消费课时折算的金额,公司目前没有退费补偿能力。该公司的初步解决方案提出,会员可自愿选择到另外3家瘦身塑形、美容企业进行转卡消费。

近年来,像卡莫瑜伽这样预付费难收回的事件不是个例。此前的金宝贝、山东烟台的艾思研习教育、广西南宁的灵曼舞社等均出现类似情况。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3月发布的《2023年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下称《报告》),罗列出了经营者违规办卡、经营者拒绝开具消费凭证、经营者服务承诺兑现差及变相涨价、消费者办卡容易退费难、经营者跑路消费者挽回损失难以及消费者维权难度大六大类问题。

《报告》指出,传统消费模式下,消费者维权困难的问题一直存在,而在预付式消费这种新型消费模式下,该问题显得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维权成本大。通常而言,消费者往往是在消费数次后因不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才要求退还预付余额,但维权成本常高于预付余额,特别是在采取诉讼或仲裁方式维权的情况下。

二是证据不足。实践中,消费者往往缺乏足够的法律知识,从而导致其维权证据不够充分。由于很多预付式消费合同采取口头形式订立,消费者往往难以就自己的主张提供有效证据,而自己的消费记录等证据又掌握在经营者手中,因此即便诉讼,胜诉的难度也比较大。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判决结果显示,在2022年至2023年的多起预付式消费纠纷诉讼中,法官因消费者无法提供相关证据而驳回其诉讼请求。

三是相关法治保障体系不完善。由于国内预付式消费的相关法律体系存在不完善之处,因此导致法院判决结果差异较大,难以实现同案同判。

预付费陷阱如何破

吴女士遇到的情况,不在少数。一些门店在闭店之前,会进行优惠促销,低价诱导消费者预付充值,圈一笔钱后再关门跑路。对此,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明侠向记者表示,这种行为涉嫌诈骗罪或者合同诈骗罪,消费者可通过刑事报案的方式,请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但同时她也提示,刑事立案是有门槛的,也就是立案追诉标准。被骗取的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公安机关才能以诈骗罪或者合同诈骗罪刑事立案。根据法律规定,诈骗罪立案追诉标准是被骗财物价值在3000元至10000元以上,而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数额则在20000元。

如果单个报案人被骗金额达不到立案标准,可以联合其他被骗者共同报案,被骗金额累计达到立案标准,就可以请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对于因经营不善而闭店的商家,消费者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权,维权成本较高,且很难挽回损失。张文京提醒消费者,预付费前要充分了解经营者的经营状况和市场信誉,根据实际需求,不要一次性预付过多费用。一旦发生纠纷,可到工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

对于预付费模式存在的问题,《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了经营者应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合同、经营者不得降低商品或者服务质量、经营者出现重大经营风险时应停止收取预付款等新规定。

《条例》第二章还提到,经营者决定停业或者迁移服务场所的,应当提前30日在其经营场所、网站、网店首页等的醒目位置,公告经营者的有效联系方式等信息。对此,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提示,这涉及退店保证金及押金问题,平台商家需要格外注意。电商平台本质上是中间商身份(部分平台存在自营),其通过小额差价或手续费佣金赚取利润。若电商平台违规建立资金池,挪用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非法侵占商家货款资金使用权,可能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监管须多措并举

针对机构存在的预付款管理乱象,有关部门一直在加大管理力度。

早在2012年,商务部就发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在国内从事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企业法人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业务须遵守其规定,规定发卡企业须履行的备案程序、单用途卡的发行与服务、资金管理、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事项。

2022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下称《意见》),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时间、收费等方面提出进一步要求。《意见》要求,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

2023年11月29日,教育部召开全国校外培训行政执法工作现场会,指出要严肃查处违法培训行为,特别是培训机构“退费难”“卷款跑路”行为,以执法的“冷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被保护的“温暖”。  

根据最高法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消费者自付款之日起七日内请求经营者返还预付款本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消费者系在充分了解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后支付预付款的除外。预付式消费合同对消费者无理由退款作出对消费者更有利的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

6月1日,《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栾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机构和平台的合规发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基础。为了能够确保行业健康发展,政府应制定更加明确的法规,对机构运营、收费等方面进行规范,并加强监管力度。例如,机构应主动公开课程内容、收费标准、教师资质等信息,增强服务透明度,让学员能够作出更明智的选择。机构应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教学或服务质量监控、客户服务等,确保机构运作的规范性。

在风险防控方面,栾燕建议机构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如资金链断裂、培训质量下降等。相关机构应重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提供合理的退款政策、保障消费者信息安全等。

在监督方面,相关行业协会应发挥自律作用,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为准则,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要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对相关机构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举报,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编审|渠 洋

责编|惠宁宁

校对|张波 张雪慧

编辑: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