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无障碍”就业路
2024-08-27 14:24 来源:法人杂志 作者:王茜 姚瑶

◎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王茜 姚瑶

近日,在北京市那伽树无障碍咖啡集合店(下称“那伽树集合店”)内,厨师将一张新出炉的比萨放置在送餐口,轻轻按下店内配备的闪光设备,示意菜品制作完成。前台文文(化名)通过设备看到闪光后,迅速将比萨送到客人的餐桌上。文文通过手机以文字的形式告诉《法人》记者,她是一位听障患者,虽然听不到厨师的声音,但可以通过闪光设备看到提示,及时为客人上菜。在这家店,她通过安全便利的无障碍环境设施,可以轻松完成日常工作。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扩岗位提技能优环境积极帮扶残疾人就业的通知,提出要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扩大残疾人就业岗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支撑作用,持续完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帮助残疾人通过生产劳动积极融入社会,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下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即将期满一周年,各地纷纷通过各种举措,促进无障碍就业环境改造,为残疾人送去温暖。

无障碍设施保障就业

那伽树集合店是全国首家无障碍咖啡集合店,其创始人任家熠告诉记者,该店为多位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提供了包括厨师、前台等工作岗位,并且为了残疾人能够自由安全便利地工作,在建店初期进行了无障碍环境建设。

“店里都是可升降餐桌,这样即使是轮椅使用者用餐,也可以自行调整合适的餐桌高度。”任家熠向记者表示,店内为了方便残疾人工作,特意设置了适合轮椅使用的标准坡道和无障碍卫生间。

在那伽树集合店无障碍卫生间内,记者发现其中的无障碍设施非常完整且极具人性化,除了具备普通无障碍卫生间的标准宽度和高度外,其内部还设置了可升降高度的洗手台、多个不同位置和高度的紧急求助按钮、多个极为坚固的支撑杆,甚至提供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轮椅移动转移板和成人纸尿裤。记者发现,在洗手池抓杆、紧急求助按钮等位置,还粘有盲文贴,方便视障人士使用。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二十条明确提出,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建设和改造无障碍设施。国家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开展就业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为残疾人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和便利。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了解到,该中心不仅为各年龄段残疾人提供职业康复、短期托养等多项综合服务,同时也为在此工作的残障人士提供了无障碍环境保障。这栋大楼还有一个十分温暖的名字:汇爱大厦。在室外停车场,记者看到了很多无障碍停车位。在电动车停放区域,还设有专门为电动轮椅充电的设备。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汇爱大厦共24层,每个楼层均提供不同服务,同时设置了标准的无障碍设施,实现了“逢棱必圆”“逢坡必缓”“逢滑必涩”的要求。记者发现,大厦出入口处设置了辅助犬休息区,在楼内特定位置设置了提示盲道。每层电梯均设置了方便轮椅使用者触碰的低位电梯按键和方便上肢障碍者呼叫电梯的脚触开关,同时设置了带有12º倾角的电梯楼层显示屏,便于轮椅使用者更清晰地查看楼层。

▲汇爱大厦大厅为视障人士铺设盲道姚瑶/摄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层大厅中央的书店,工作人员介绍,书店区域的“汇爱回廊”是汇爱大厦一处特别有创意的无障碍设计,设计师将原有的33级台阶样式的设计方案改为室内叠式回廊,轮椅使用者通过这条回廊就可以顺畅到达二楼,盲人朋友摸着扶手也可安全自如地上下楼。

近日,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隋康尼向记者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积极开展就业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不仅体现在增设无障碍卫生间、优化通行路径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上,还包括提供语音识别软件、屏幕阅读器等辅助技术设备,以确保残疾人职工能够享有与其他员工同等的劳动条件和便利。“这些贴心的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就业理念,为残疾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能力、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隋康尼表示。

工作多样性打通求职之路

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下称“新起点基金会”)是由脊髓损伤残疾人和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发起的非公募基金会,也是国内第一家关注脊髓损伤者的公益基金会。近日,记者来到新起点基金会工作地,看见橱窗里展示着各种精致的手工艺制品,有用绒线制作的花束,也有用不同环保材料制成的摆件,充满艺术气息。新起点基金会互联网就业项目负责人李春宏告诉记者,这些摆件由众多残疾妇女手工制作而成,新起点基金会承接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美丽工坊”项目,帮助残疾妇女实现就业增收。

▲新起点美丽工坊残疾女性手工艺制品姚瑶/摄

橱窗里一组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颁奖花束格外引人注目,李春宏告诉记者,当时新起点基金会招聘了近百名残疾妇女,为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制作了500束颁奖用花,大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获得了一定收益。

“真正能让残疾人实现价值、融入社会生活的方式就是帮助其就业。”李春宏表示,新起点基金会为帮助脊髓损伤残疾人实现经济独立,开设了包括居家互联网外呼团队、无障碍设施体验咨询服务团队、手工文创制作、辅具销售团队等在内的多个工作室,帮助700余名伤友实现了就业增收。

任家熠也认为,很多残疾人并不想通过“卖惨”获得社会的同情,而是希望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据我观察,不少健全人对于残疾人的工作存在着某些刻板印象。比如,提起盲人就会想到按摩,提起肢体残疾就会想到‘串珠子’,但实际上,残疾人可以胜任很多岗位,不少残疾人做短视频博主也做得很成功。”任家熠表示。

“我认为企业在招聘残疾人工作时应主要考虑两点:第一,要看工作环境本身是否可以保证残疾人安全,比如能否为其提供无障碍就业环境。第二,要看残疾人能否提供合格的服务,比如能否保证产品品质等。”任家熠表示:“作为一名残疾人,也同时作为一名品牌创始人,我认为残疾人就业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做自己擅长的工作。”

法治建设推动残疾人就业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为残疾人创造更加便利的就业环境,纷纷出台举措,促进残疾人就业。

2022年至2024年,广东省、上海市和天津市先后发布“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举措,不但明确了新增残疾人就业的具体指标,而且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和管理、支持和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残疾人就业服务、依法打击侵害残疾人就业权益行为、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等。

隋康尼向记者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助于消除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物理和心理障碍。它使残疾人能够平等地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享受与其他劳动者相同的就业机会和待遇。这不仅是对残疾人权益的切实保障,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就业环境,让残疾人在社会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声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伟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关于残疾人就业部分的规定,主要涉及用人单位就业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该规定的落地实施,一方面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明确并细化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为用人单位进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则要建立健全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指导制度,比如由民政部门和残联等机构对用人单位尤其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整改,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保障残疾人员工能够及时、顺畅地反映其相关诉求。

“虽然国家一直倡导并要求保障残疾人的平等就业权,但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仍对残疾人心存顾虑,出于对工伤隐患、企业形象等方面的考虑而不愿意聘用残疾人士,或者聘用残疾人后拒绝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等,对残疾员工的权益造成了损害。另外,部分用人单位对工作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缺乏足够重视,导致残疾员工在工作期间存在诸多不便,并由此增加了残疾员工出现工伤或意外事故的风险。”刘伟表示,部分残疾人由于自身原因,对就业环境缺乏足够辨识能力,无法区分正规职介机构和“黑中介”,让自己误入“求职内推”“入职捆绑付费培训”等就业陷阱并遭受财产损失。

刘伟表示,从法律监管角度看,残疾人就业保障应从立法、执法和权利救济等层面进一步规范。从立法层面,应结合责任主体比如用人单位、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服务机构等的职责定位,细化其在保障残疾人就业方面的具体义务,并明确法律责任后果。从执法层面,有关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履职,对未能依法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甚至存在损害残疾人利益的用人单位和职介机构等加强监管和惩戒。而在权利救济层面,需要畅通残疾人员工的维权渠道,并为其提供免费法律援助,保证其在劳动权益受到损害时能通过行政投诉、劳动仲裁和法律诉讼等方式进行维权。

编审|王 婧

责编|白 馗

校对|张波 张雪慧

编辑: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