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岳雷 见习记者 姚瑶
▲1月15日,河南安阳的市民骑着电动自行车迎着寒风出行。CFP
长期以来,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备受瞩目,其安全性事关每个家庭。由于部分电动自行车防火阻燃性能较差,极易引发火情,如何降低事故隐患成为热议话题。任何一项关于电动车的强制性标准的出台,都影响着企业生产和市场变化。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发布,从防火阻燃性能、防范非法改装等多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新国标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旧版标准(GB 17761—2018)将被替代。和旧版标准相比,新国标在安全方面要求更加严格,在方便使用等方面则有所放宽。
明确塑料不超整车质量5.5%
虽然新国标并未正式实施,但《法人》记者走访发现,多家销售门店已下架了旧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按照新国标要求“上新”。
“这种使用塑料比例特别多的车,外观比较精美,但以后就不卖了。”北京某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负责人指着一辆塑料占比较大的电动自行车告诉记者,新国标出台后,塑料的使用被严格规范,以前很多电动自行车的外壳、装饰材料等均为塑料材质,且未有严格要求,新国标在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方面作出进一步要求。
记者了解到,新国标针对弹性软垫材料、纺织品、皮革、电气回路导线等不同类别非金属部件分别规定了防火阻燃指标,同时明确了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
泰和泰(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淑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些年,电动自行车行业最突出的问题是易引发火情。究其原因,主要与电动自行车产品的结构件和装饰性材料多为塑料材质有关。由于塑料本身具有可燃性,即使添加阻燃剂,也很难从根本上防止火情发生。火情发生时,塑料材质会加速火势蔓延,并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容易造成火灾事故。因此,为了提供电动自行车的防火阻燃性能,新国标完善了电动自行车所用非金属材料的阻燃要求和试验方法,同时明确限制塑料件使用比例。
“新国标实施后,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研发设计时,应尽可能减少塑料材料的使用,尽量使用其他不可燃材料代替塑料,并控制塑料质量占比。”王淑焕说。
在北京天驰君泰(青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立杰看来,规范塑料的总质量还可以促进新材料的替代应用。“此举可以增强电动自行车的抗撞防撞性能,在延长电动自行车使用寿命的同时,提升骑行过程的安全性。同时,强化电动自行车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要求,促进生产厂家的技术革新。”杨立杰对记者说。
进一步防范非法改装
防范非法改装始终是电动自行车安全规范的重要内容。新国标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此外,通过增加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方便消费者实时了解电动自行车关键安全信息。
电动自行车车主王冠(化名)告诉记者,他以前喜欢玩车,偶尔会和朋友一起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改装。“以前主要是对电池、控制器进行改装,可以让车跑得快一些、久一些。但现在新国标对车的限制较多,如果不是专业懂车的人,是改不了的。”
一些品牌门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新国标今年9月开始施行,但北京的门店在去年11月就已收到“停止生产和销售旧标准电动自行车”的消息。
“现在的车速最高每小时25公里,在时速15公里的时候会发出警报,一旦超过25公里,电动机即停止输出动力。”某品牌电动自行车门店销售人员李庆(化名)告诉记者,现在售卖的电动自行车都严格执行限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右侧行驶”“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十五公里”。此外,2018版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对最高车速作出调整,将最高车速由20km/h调整为25km/h。而在此次新国标中,不仅维持了2018版要求的车速,还增加了“超过25km/h时电动机应停止提供动力输出”的要求。
杨立杰认为,上述要求主要原因在于旧规施行期间,为满足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高速度的追求,部分生产厂家、销售商家和维修机构违规改装、调速,使得“限速25km/h”的规定落空。因此,超过规定时速强制停止提供动力输出,从技术上杜绝了超速的发生。
“新国标增加这一要求的目的在于通过科技手段减少超速违规行为的发生,降低因超速发生的人身财产损害。”杨立杰说,“这一要求对生产企业来讲,属于强制性要求。生产企业要取得生产销售许可,就要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生产工艺,增加车辆设置。”
杨立杰进一步分析,对车主来讲,这一要求在技术上使得“超速不能”,从而减少甚至杜绝车主的超速违规行为发生,对车主的生命安全保障无疑具有极大帮助。
适当放宽个别指标
2018版旧标准中,电动自行车必须配备脚踏骑行装置。对此,李庆告诉记者,以后可能将不再出现。“以前是强行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配备脚踏板,但对于车主来说,脚踏板功能没有实际用处,反而阻碍骑行。”
多位电动自行车车主向记者反映,不愿使用该功能。记者了解到,新国标仅要求采用电助力模式的车辆具有脚踏骑行功能,对电驱动车辆不作强制要求。
“从生产角度而言,一是节约了成本,二是车型样式更加丰富,实用功能增加。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可自行决定是否安装脚踏板。”李庆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新国标适当放宽了个别对安全性影响不大的指标,如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千克提升到63千克。
王冠介绍,一般来说,铅酸蓄电池不能拆卸,安全性比较高。“一般加上电池重量,整车重量肯定要100多斤。”
杨立杰则认为,提高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为电动自行车在电池型号、车型设计等方面提供更多空间,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动自行车质量,增加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里程和实用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铅酸蓄电池作为电动自行车选用的一种电池类型,与锂电池等其他电池相比,具有不易燃烧、价格便宜、技术成熟、更为抗震和耐久的优势,但其体积相对较大,因此新规进一步调整了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的质量上限。”
王淑焕补充道,符合现行标准55千克重量限值的铅酸蓄电池车辆的续航里程只有40公里左右,不能满足消费者更长的行程需求。新国标通过放宽铅酸蓄电池车型重量限值,可促使车企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续航里程更长、使用体验更好的产品。
多个亮点助力安全骑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很多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事故的起因在于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出现温度异常,但使用者未能及时发现。新国标提出的增加动态安全监测功能可将车辆异常行驶状态以及蓄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及时发送给消费者,提醒消费者识别和处置安全问题,第一时间消除事故隐患。
此外,记者走访中发现,多个品牌电动自行车门店销售的产品均配备了定位功能。对于消费者而言,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王淑焕认为,新国标增加的电动自行车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方便消费者实时了解电动自行车关键安全信息。一旦发生车辆被盗等异常情况,可第一时间知情并及时处置,从而增强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
据了解,新国标具有多个亮点。例如,鼓励电动自行车安装后视镜,要求安装永久性、耐高温的识别代码标识,要求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明确标注建议使用年限等。同时,新国标还为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2025年8月31日之前,企业既可按照旧标准生产,也可按照新国标生产;2025年9月1日以后,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新国标。此外,新国标还额外给予2025年8月31日之前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为期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2025年12月1日之后,所有销售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均必须符合新国标。
王淑焕认为,整体来看,新国标在“防火防盗防篡改”方面作出较为充分的规定,极大提高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同时可使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进而有利于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杨立杰表示,新国标从技术层面优化了电动自行车的生产标准,在进一步顺应和引导市场发展、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更加关注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通过技术手段增强电动自行车使用、停放、驾驶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仅有技术标准的要求和规范,不足以杜绝电动自行车的全部安全问题,还应加强相关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守法意识。”杨立杰对记者说。
编审|渠 洋
责编|王 茜
校对|张波 张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