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惠宁宁
近年来,随着全球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热衷逛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然而,在众多知名博物馆“一票难求”的另一面,也有一些“默默无闻”的中小博物馆,面临品牌识别度不高、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等情况。
博物馆持续升温
春节前夕,“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开展当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门前人潮涌动,热闹非凡。“蛇陶俑、桃花洞釉灯笼瓶、白玉‘天官赐福’佩,很有节日氛围感。”一名游客一边展示着她手里的文创产品国博日历,一边向《法人》记者分享参观感受。
▲1月23日,河南郑州博物馆,“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CFP
前不久,家住辽宁鞍山的张女士带孩子参观了中国考古博物馆。“孩子近距离感受了文物的艺术之美,也更加了解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她认为,参观博物馆是让孩子认识世界、感受世界最直观的方式。
博物馆爱好者晓东(化名),每次旅行首先关注博物馆。他告诉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国家博物馆推出“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他提前预订了门票,准备体验春节期间博物馆的别样氛围。
随着博物馆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重磅大展、研学活动、精品文创等层出不穷,参观博物馆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截至2024年11月2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销售收入比2023年增长106%。
近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枫林向记者介绍:“博物馆‘热’不仅体现在参观人次增加,还包括文创产品开发、周边产业的带动以及旅游业的促进。许多城市通过打造特色博物馆,提升知名度,形成‘文化—旅游—经济’良性循环。”
张枫林认为,博物馆旅游还带动了住宿、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24年夏天,上海博物馆推出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日均接待观众总数破万。其中,专程来沪看展的外地观众占比70%。因展览火爆,周边交通、酒店、餐饮、购物等消费持续升温,带动周边消费超10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去年暑假,丁琦(化名)带女儿参观了这场展览。“从北京出发,三天两晚,共花费6000元左右。”丁琦说。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君认为,博物馆“热”是人民文化水平提高的具体体现。每座博物馆都要发挥出其所在地区文化名片的作用。博物馆既要做好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也要做文物保护的宣传者。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博物馆建设和运营的支持力度。从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到人才培养,全面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这一趋势促使博物馆在内容和服务上不断创新,以适应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前些年,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一部虚拟现实节目《御花园》成为较受欢迎的数字体验项目之一。图为VR体验展现场。CFP
张枫林认为,当前我国博物馆面临的机遇体现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博物馆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博物馆的展示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互动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地引入也提高了博物馆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王宏星认为,用游戏化等增强互动体验的方式,可以吸引年轻一代。例如,游客可以用AI编写一个游戏。
此外,全球化进程为博物馆带来国际化发展的契机,通过引进国际展览和跨国合作,举办国际展览、开展学术交流、共享资源等方式,提升中国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然而,中国博物馆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尽管政府对博物馆的财力支持不断增加,博物馆的日常运营成本依然高企,尤其是在大型博物馆的维护和展览更新方面,如何确保可持续发展成为重大课题。
山东泰安老爷车博物馆成立于2017年。馆长家里自20世纪90年代起收藏老爷车,现有600多台,为亚洲个人收藏数量最多。馆长蒋先生告诉记者:“最初能够维持收支平衡。但近年来经营每况愈下,目前已是半闭馆状态。”
对于博物馆现状,蒋先生分析,展品以老爷车为主题,相对冷门,普通百姓认知度低,客流量少。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文旅办吴主任向记者介绍,芜湖丫山地质博物馆是丫山风景区的一家民营博物馆,收入主要来源于景区门票。他表示,对于博物馆来说,除去展品维护、员工费用等,很难达到收支平衡,发展之路举步维艰,其中原因主要是场地制约、专业人才匮乏等。
目前,不少博物馆建筑宏大光鲜,但展陈质量乏善可陈。王宏星认为,数字化发展在文物保护、规范方面作用明显。但在提升展览效果上,总体上与花费的经费相比效果差强人意。“博物馆藏品及文物的数字化透明,是一个需要大力提倡的方向。只有向公众、企业开放藏品及文物数据库,才能最大程度地监督文物保护、开发文创产品、激发大众兴趣。”
浙江大学旅游系副教授周永广认为,文旅结合、提高展陈水平、主攻研学,是中小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的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是国内首个以红色报刊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长谢华向记者介绍,该馆是公益性展馆,在运营方面由富阳区政府全额投入成本,如水电、人员工资等。近年来,博物馆注重开发售卖文创产品,并接待单位来访、研学团体,按场次收取讲解费,从单纯展出到研学,参观人数每日能增加70人次,但收入仍显微薄。过去该馆仅是杭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之一,未来将以“红色”为主要特色打造浙江省首个乡村博物馆群。
法律风险及应对
当前,很多博物馆为寻求发展,积极推进数字化和文创产品开发等,但其中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如藏品数字化成果的著作权问题、文创产品开发中的侵权风险、商标权与品牌保护不足等问题。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苟博程向记者介绍,博物馆的数字化成果,如文物的3D扫描数据、数字藏品等,可能因未经授权传播或用于商业用途,从而引发著作权争议。如柏林新博物馆的娜芙蒂蒂(Nefertiti)半身像3D扫描数据被两名艺术家未经授权公开,引发了版权争议。他建议,应明确藏品数字化成果的著作权归属,尤其是区分公共领域作品与受保护作品,避免产生侵权纠纷。
文创产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在实践中较为复杂。博物馆在开发文创产品时,可能因未明确藏品著作权归属而侵犯他人权益。例如,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对仍在保护期内的藏品进行商业开发,从而引发著作权纠纷。“博物馆应完善合作授权机制,确保所有商业开发活动均有合法授权。同时,对博物馆的品牌标识、重要展览名称等进行商标注册,防止被抢注或滥用。”苟博程说。
文创产品的原创设计被抄袭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博物馆经济利益和品牌形象受损。如故宫建筑全景图著作权纠纷中,某公司未经许可,在其网站上传了故宫建筑的VR全景摄影作品的76幅摄影作品,侵犯了原作者对该作品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被判承担相应侵权责任。苟博程建议,可利用相关网络安全技术进行防范,“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防止数字藏品数据泄露和篡改”。
此外,博物馆预约小程序采集游客姓名、身份证号,场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等涉及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避免侵权风险,是博物馆管理应重视的问题。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栾燕建议,博物馆应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清晰、完整、易懂的隐私政策,明确告知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处理目的、处理方式、保存期限、信息共享情况等内容。严格遵循“最小必要”原则,避免过度收集。建立健全内部信息管理制度,明确员工在个人信息处理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对涉及个人信息的操作进行严格审批和记录。另外,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存储个人信息,如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安全保障的票务系统供应商、数据分析公司或数据存储设备,并在合同中明确双方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栾燕还建议,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同时,接受外部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
编审|渠 洋
责编|王 茜
校对|张波 张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