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惠宁宁 见习记者 李辽
近年来,新产业、新动能快速成长,新能源汽车、光伏、造船等一批产业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经济正换上强劲的新引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创新”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政策,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其中,新能源、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绿色制造、智能工厂等实践亮点频现。代表委员们带来的提案议案,展现了对未来科技赋能各行各业的无限展望,也聚焦传统产业在创新中的转型升级。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代表和委员还致力于面向长远发展和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从法治如何为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方面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中心主任工程师谢延翠,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均建议发挥地方优势,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
黄立说:“湖北是传统通航大省,通航年飞行小时数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在推进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他支持湖北省建设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湖北省科技、产业优势,推动低空经济领域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谢延翠则希望“通过在黑龙江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为黑龙江省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基础和经验支持”;朱鼎健提交的“关于深港携手推动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提案,建议对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进行整体规划。
从前瞻性视角出发,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伍爱群提到了低空经济的安全体系问题。他认为,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但也面临安全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滞后等问题。“构筑低空安全体系,是保障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在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发挥低空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福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我国亟需抢抓生物经济新赛道机遇,加快干细胞产业化布局,构建AI驱动的干细胞生物制造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建议,加快布局干细胞生物制造赛道,培育生物经济新动能。
▲2月24日,在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成员调试人形机器人。新华社
全国政协委员、天娱数科CEO贺晗聚焦时下热门的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他认为,应该建立与完善国家级具身智能发展规划,推动大脑、小脑与机械本体协同发展,鼓励人形机器人通用平台建设,避免重复“造轮子”。
在AI极速生长的同时,6G与AI的结合成为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认为,应进一步有序推进算力中心建设的布局优化,全力夯实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底座,为技术发展提供充足算力保障。同时,积极推动AI在通信协议、信道建模、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目前中国经济转型正进入深水区,传统产能的低附加值、低效、低竞争力已不再适合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进一步扩范围、降门槛,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深入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打造名品精品、经典产业。
中国迫切需要构建新的经济动能,升级一批传统产业,通过科技赋能使其生产效率实现质变,而这些新动能就是升级后的新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温菲是江西萍乡萍钢安源钢铁有限公司安源炼铁厂的一名技术员。作为基层代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带着《关于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议案,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他建议,出台传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专项规划,通过全面推进充电桩、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让车流、人流、物流在数字基建大平台上充分汇聚、融合、提升;加强传统制造业企业与高科技企业或技术研发机构合作,帮助企业全面诊断,建立数智化转型规划,解决技术支撑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佛山大学二级教授唐冬生认为,推动AI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他建议,强化制造业AI升级核心技术供给,优化算力体系建设,加强数据共享与标准化建设,构建AI+制造业模型库,依托龙头企业打造一批AI升级示范标杆,加快建设AI+制造示范园区,加速AI赋能制造业示范场景。
数智化人才问题也备受代表委员关注。温菲建议,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普及计划,鼓励学校从初中起开设智能化工具应用课程,从源头上、长远解决数智化转型过程中人才短缺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仪表车间主任陈大伟认为,要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在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上破解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则建议,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技术保障以及人才支持,组织高校、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及企业加快数字技能人才培育。他还特别提到,要加大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推动建立开放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低成本、高效能的服务。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到,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为科技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源模式正在重构AI竞争格局。”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中国有望凭借开源生态的优势保持长期领先。对全球产业而言,可能加快人工智能到达AGI(通用人工智能)的临界点,企业的应用速度也会相应加快。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年一直关注人工智能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问题。“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市场主体与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大型企业及央企国企可开放应用场景,与大模型企业携手共促创新。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应积极借助人工智能,解决行业痛点。此外,政府需通过财政、税收、人才等优惠政策,引导扶持人工智能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提交了5份建议,全部聚焦AI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认为,应健全人工智能终端标准体系,编制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智能化分级等系列标准,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认定方法,强化国际国内标准有效衔接。
针对“AI换脸拟声”等问题,雷军建议,探索推出人工智能单行法,提高立法位阶及其效力,在分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务实治理,明确“AI 换脸拟声”应用边界红线,完善侵权证据规则,加大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今年关注的重点之一也是人工智能安全。他建议,从技术保障、制度保障、成果应用三方面入手,系统提升安全能力,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发展。
针对AI深度伪造内容侵权现象愈演愈烈、欺诈事件频发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TCL董事长李东生提出了“AI深度伪造治理”。具体包括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合成内容标识管理规章制度的出台;明确对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服务商未履行标识义务的惩罚制度,完善对深度合成内容服务提供商未按要求进行标识的行为界定、分类细则以及相应的处罚标准;加强深度合成内容标识技术标准和发布的管理,出台深度合成内容标识的技术标准,保证标识的有效性;对相关内容平台出台“用户在发布深度合成的视频、音频等内容时,有义务对其进行标识”的要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开始搭建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奇安信监测了几千台服务器,发现其中将近90%的服务器都未采取安全措施。齐向东对记者表示:“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基础设施地位越来越突出,针对性的恶意手段和风险场景也将激增,伴生的数据隐私、认知安全、基础设施等安全风险超乎想象。对于整个人工智能行业来说,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风险必会成为重要课题。”
编审|渠 洋
责编|王 茜
校对|张波 张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