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文化”出圈 土特产出村
2024-05-29 10:2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来组轩

本报来安讯 (通讯员 来组轩)“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集约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解决了村民单打独斗效率低、收益差等问题,2023年,我们村80余户群众通过桃产业人均增收约2000元。”近日,谈及村党总支领办合作社后的变化,安徽省来安县张山镇倒桥村党总支书记、云邦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向阳说。

来安县属江淮分水岭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是桃果生长绝佳的“避风港”“恒温床”。全县桃产业规模优势明显、种植历史悠久,桃树种植专业人员多、市场销售网络大,具备产业发展绝佳条件。近些年来,来安县围绕“桃文化”,做活“桃经济”,做深做实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面拉长“桃产业”链条,让土特产出村进城,切实把村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集约化生产,抱团聚力促发展。“为应对桃树种植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问题,合作社分区域、分季节打造桃树种植园,根据桃子的销量和收入进行分红,有效保证集体和社员收益。”桃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金叶说。来安县出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公益性项目实施细则,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支持村党组织牵头领办,农户、村集体、企业等多方主体参与,以资产、资金、劳动力、科技等多种要素入股联合,引导金融机构优先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拓展金融业务。全县打造村党组织领办桃种植示范点10个,流转经营土地面积4200亩,带动发展2万余亩,对成熟的桃子实行收果、包装、接单、物流“四统一”,严把果品“质量关”。村党组织统筹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引导合作社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农业生产服务,选派党建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产业指导员等76人组成乡村发展服务团,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300余次。围绕桃产业发展,由村党组织牵头组建专家工作站和志愿服务队,建立党群结对联系制度,在合作社设置党员示范岗,由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致富能手,免费开展专业讲解、现场示范、田间指导等,充分发挥党员骨干“领头羊”作用。

品牌化经营,文旅融合促提升。为扩大桃产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来安县连续举办13届桃文化旅游节,将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有机结合,建立文旅项目党员一线挂职服务工作机制,邀请县乡文旅部门党员担任项目挂职顾问,提供政策咨询、工程指导等服务,帮助深入挖掘“桃文化”,修建桃文化展示馆、望“桃”亭等网红打卡点,修缮千年古树、桃花泉等景点,大力开发桃木手链、桃系列手工制品等文创产品,制作黄桃罐头、桃胶等农副产品,丰富旅游资源。同时,在桃花节等重大节日,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帮助开展路线指引、导游客串、设施保障等,通过个性化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感。合作社牵头统一进行商标注册、绿色认证,打造油桃、黄桃、毛桃、冬桃等品种20多个,通过“旅游节”“采摘节”和“赛桃会”等形式,大力开发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不断放大品牌效应,3家合作社示范点获国家级生态农场。

市场化运作,拓宽渠道促增收。“我们镇有30多年的桃树种植历史,但苦于没有销路,有的村民一年忙到头也没有多少收入。”张山镇党委书记李爱龙说。为破解群众销售难题,各合作社积极探索“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线上打造直播电商馆,制定党员网络主播培养计划,按照“形象好、气质佳、口才棒”标准,通过“个人荐+组织选+市场聘”等方式,组建党员主播专业队伍,建立定期培训、跟班培养等机制,通过短视频推荐、直播带货等新兴产业模式开通网络销售渠道,线上各平台设店22家,延伸桃产业“销售链”,促进桃产业多元化发展。线下流转闲置宅基地及建筑物总计240平方米,建设特色农产品展示厅,打造农副产品销售实体店,在供销服务上,建立党员包保服务制度,由乡土营销专家提供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每年帮助1000余户群众销售桃产品,延伸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包保服务。目前,全县桃产业年产值超4亿元,带动15个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实现了集体增效、村民增收。

编辑: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