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讯 (通讯员 武组轩)近年来,武汉牢牢抓住争创国家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首要任务,深刻把握科教人才优势向创新发展优势转化的主攻方向,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供给、整合要素资源、优化服务保障,以人才聚势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新质生产力壮大发展。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建“管行业必须管人才”工作体系,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在教育、科创等17个人才资源密集的行业主管部门,明确核心业务处室加挂“人才处”牌子,强化人才工作职能。加强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对接,完善人才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人才计划项目重点关注武汉“965”产业创新领域,人才资金主要投向创新一线,密切人才与产业的协同联动。
延展人才支持政策链,构建“1+5+N”人才发展体系,制定出台英才计划实施办法、特别人才引进专项实施办法、科技成果转化“20条”、激励乡村振兴人才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形成覆盖各类人才、支撑各个环节的政策链。紧抓人才培养关键点,深入推进博士后倍增行动,出台定向政策包,与20家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共同做好引育留用工作,为717名在站博士后发放生活补贴1724万元,支持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488个。倍增行动实施后,出站博士后留汉就业占比64.4%。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以人才串起“高校—湖北实验室—专精特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创新供应链,让更多企业直接向高校院所、实验室提出科研需求。积极搭建央地合作平台,汇聚政企校地各方资源,联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举办系列赛事活动,打造青年科技人才汇聚地、高水平成果孵化主阵地。今年上半年,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283家,实现两年翻番;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83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464.52亿元,同比增长45.86%。
以解决人才“关键小事”留住产业创新关键人才,定期开展“人才服务月”“人才周”活动,累计为2828名人才提供“武汉人才卡”专享服务,筹集5.8万套人才公寓,打造14家“武汉青年人才之家”,建设155个国家级创新载体、9个省级人才基地、8个省级人才驿站、4个省级人才创新服务中心,为产业人才提供了强有力服务保障。